「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」,就是放下五官的感受,直接以心去面對禪定的修行,禪定的境界就自然展現。

在行住坐臥中練習,就是觀全身如透明水晶,只要想起就觀想,久而久之,念力也會慢慢加強,禪定中陰身就會愈來愈清澈、晶瑩透明,當禪定中陰身提昇時,禪定也會跟著提昇。

心是一切的源頭,心生種種法生,心滅種種法滅,妄念止息,輪迴止息;我們的心從沒有一刻靜止過,事實上也很難靜止,因為妄念就是業力的變現,由於這些妄念又造了身口意的業力,使得我們輪迴不已,事實上,心念的力量,非常強大,而觀想就是訓練心念與正念相應,放鬆又專注的念念相續在正念上,不一定要看到,看到就看到,沒有看到也不要在意,一切隨緣,在意的本身就妄念,「用力」去觀並不會更好,反而耗損能量,只要妄念的干擾降低,觀想品質就會提昇。

每個人的個性、所受的教育、價值觀、認知,行為模式都不一樣,所以觀察的模式也不一樣,事實上沒有必要特別修正,唯一需要的是客觀,雖然面對同一部影片,但所觀察到的內容、重點及內心的感受、反應完全不一樣,隨著自己的好惡,看到喜歡的情境還不斷的回味,看到醜陋的畫面產生厭惡,看到恐怖的畫面會想逃避,刺激的畫面覺得很過癮……,因為喜歡就產生執著,因為討厭、恐怖就不想面對;因為刺激還想更刺激,這就是無明,事實上人生的旅途,不管好或不好,我們都要面對,客觀的面對,想躲也躲不掉,雖然外境可不必面對,但內心是無法躲藏的,當看清楚時,才能不斷自我調整,只有不執意著觀察,才能減低妄念的干擾,解除自我模式的束縛,事實上觀察沒有任何模式,日久功深,觀察方自然會細膩、敏銳,深度、廣度皆有,才能認清萬事萬物的本源,事實上觀察者與被觀察者都是自己,沒有差別也就是「心」,也就是智慧的源頭。


參考文獻:

  B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