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 《宋史》卷二八二《王旦傳》,9545頁。
又,《宋史》真宗紀中記載大中祥符元年三月甲戌戊,兗州父老千二百人請封禪,丁卯兗州並諸路進士等八百四十人請封禪,壬午,文武官、將校、蠻夷、耆壽、僧
道二萬四千三百七十餘人詣闕請封禪,自是,表凡五進。夏四月甲午,詔以十月有事于泰山,遣官告天地、宗廟、嶽岳瀆諸祠,命王欽若等任封禪禮儀使等。五月,
王欽若言:泰山醴泉出見,錫山蒼龍見。六月,天書再降泰山醴泉,九月,奉天書,告太大廟,悉陳諸州所上芝草、嘉禾、瑞木,十月,赴泰山封禪,「享昊天上帝
於圜臺台,陳天書於左,以太祖、太宗配上帝」。
3. 《宋史》卷二八二《論》。
4. 《宋史》卷二八二《王旦傳》,9548頁。
5. 《史記》卷一百二十九《貨殖列傳》,3261-3270頁。
7. 《續資治通鑑長編》卷七十二。
8. 《續資治通鑑長編》卷二十一,太平興國五年(980)記載,「時丁璉及其父(丁)部領皆死,璉弟睿尚幼,嗣稱節度行軍司馬,權領軍府事。大將黎桓專權,因而樹黨甚盛,漸不可制」。474頁。
9. 此詔書載於《大越史記全書》(陳荊和校本,東京: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,1986)186-187頁。
10. 《續資治通鑑長編》卷二十二,491頁。
11. 參看《宋史》卷二四七《外國四·交趾》,14058-14062頁。後來,1009年之後,又由李公蘊建立李朝,傳八代,「二百二十餘年而國亡」,被權臣陳承、陳守度扶持陳日煚(1218-1277)所取代,後建立了陳朝(1225-1400)。同上,14072頁。
12. 黎崱《安南志略》(北京:中華書局,1995)總序。14-15頁。
13. 《全宋文》卷二○六,第十冊,203頁。
14. 《續資治通鑑長編》卷六十九,1548頁。
15. 《宋會要輯稿》(中華書局)一九六冊蕃夷一,7699頁。
16. 《全宋文》卷二二一,第十一冊,105頁;又可以參看《宋會要輯稿》兵二七之一○。
17. 《宋會要輯稿》「蕃夷二」,北京:中華書局影印本,1997。7700頁。李燾《續資治通鑑長編》卷五十八在引用景德元年的誓書之後,也特意指出,誓書都不稱「南朝」、「北朝」。1300頁。
18. 韓琦《論備邊禦七事奏》,《安陽集》(成都:巴蜀書社,2000)卷三十九,1635頁。
19. 《全宋文》卷一八八,劉平《攻守策》,第九冊,240頁。
20. 趙汝愚編《宋朝諸臣奏議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9)卷一三○,1440-1441頁。
21. 《宋大詔令集》卷二一四《賜陝西河東經略使司詔》。
22. 鄭獬、劉述、楊繪《上神宗論种諤擅入西界》,分別見於《宋朝諸臣奏議》卷一三六至一三七,1530頁,1532頁,1533頁。
23.陶晉生《宋遼關係史研究》(北京:中華書局,2008)的第七、第八章的討論
24. 古松崇志《契丹・宋間の澶淵体制における国境》,載《史林》(京都)九十卷第一期,2007年1月。
25. 張廣達〈從安史之亂到澶淵之盟〉,載黃寬重主編《基調與變奏:七至二十世紀的中國》(台北:政治大學歷史系,2008),18頁。西方80名學者共同編輯的《泰晤士世界歷史地圖集》(中譯本,北京:三聯書店,1982;英文本,The Times Atlas of World History,
1978, 1979)也說,「宋比唐的世界主義為少,對外部世界經常採取防範和猜疑的態度」,126頁。
27. 參見內藤湖南《日本文化史研究》(儲元熙等譯,北京:商務印書館,1997),133-140頁;連清吉《日本近代的文化史學家:內藤湖南》(學生書局,2004)
28. 1339年,南方貴族出身的北畠親房(1293-1354)的《神皇正統記》,開篇就是「日本者,神國也」,其書對後世日本影響甚大。後來日本提倡古學的山鹿素行(1622-1685)《配所殘筆》中也說,「本朝為天照大神之御苗裔,自神代迄於今日,不違其正統」。
29. 這封信雖然不見於《明實錄》,但收在明嚴從簡編《殊域周咨錄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續修四庫全書本)卷三中,應當可信。509頁。
30. 最
明顯的是豐臣秀吉,他在給朝鮮的國書中曾經說到日本要稱霸東亞的想法,《續善鄰國寶記》中載其國書中有「人生于世,雖歷長生,古來不滿百年焉,鬱鬱久居此
乎,不屑國家之隔山海之遠,一超直入大明國。易吾朝之風俗於四百餘州了,施帝都政化於億萬斯年者,在方寸中」。見《改定史籍集覽》(東京:日本史籍集覽研
究會,1968)21冊,117-118頁。
32 吳晗編《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》(北京:中華書局,1980)第一冊,115頁。
33. 明武宗正德十一年(1516)一個葡萄牙人Rafael Perestrello隨船來到中國,揭開西洋東進的序幕,鄭鶴聲先生的《中國近世史》(「民國叢書」第四編第75冊,上海書店出版社影印本)與《近世中西史日對照表·自序》就把這個葡萄牙人到中國這一年,當作中國近世史的開端,說到「明季以還,海航大通,歐美文明,驟然東來,國際問題,因之叢生,所有活動,幾無不與世界各國發生關係」。
34. 陶雲逵《關於麼些之名稱分佈與遷移》(《史語所集刊》第七本第一分,1936),126頁。
35. 江應樑《略論雲南土司制度》,原載《學術研究》(昆明)1963年第5期,後收入《江應樑民族研究論文集》(北京:民族出版社,1992)。
36. 蕭一山《清代通史》(上海:華東師大出版社2005)第二冊中,曾經列出大清帝國最盛期的「八至」:東北界到庫頁島,東界到朝鮮釜山,東南界到臺灣南部,南界到馬六甲海峽,西南界到尼泊爾不丹,西界到阿富汗,西北界到哈薩克錫爾、阿姆兩河,北界到烏梁海、額爾古納河、外興安嶺。
37. 1895年以後,中國被整編進世界、亞洲或者東亞的歷史裡面,你就不得不思考這些認同、疆域、族群等等問題,因為這些問題,原本好像並沒有「顯題化」,可是在1895年以後,這些問題都出來了,到了2000年以後,隨著中國政治、文化和經濟在國際環境中的變化,它就越來越不可迴避。
38. 可以注意到的是,近十年來「大國」一詞在中國相當流行,無論在學界還是政界,都曾經有過「大國崛起」、「大國興衰」、「大國責任」等等研究和議論。而且「天下體系」也相當走紅,很多人都主張中國應當有一個取代西方國際秩序的「天下秩序」或「天下主義」。
39. 這一點,一方面可以觀察國內傳統文化、國學、儒學的熱潮,一方面可以看中國目前政府主導的「走出去」戰略,以及由漢辦(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)和國新辦(國務院新聞辦公室)主持的外宣活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