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首頁

回第11期

心臟與大腦中的秩序與混沌
冪次律和自相似性一例

全文閱覽

講        者 陳志強

講者簡介 陳志強為中研院物理所研究員,研究興趣為腦神經網絡、生物物理與非線性物理。

作        者 楊穎任

作者簡介 楊穎任為臺灣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。

本文出處    本文主要內容為陳志強2016 年5 月28 日在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「秩序與複雜的華爾滋」系列講座的演講稿,並由楊穎任改寫完成。

延伸閱讀

參考資料

[1] Wulfram Gerstner and Werner M Kistler, “Spiking Neuron Models: single neurons, populations,plasticity”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(2002).

線上也有完整版可以瀏覽:http://lcn.epfl.ch/~gerstner/SPNM/SPNM.html

[2] 例如這兩期提到的logistic map以及lorenz system。皆可在英文的Wikipedia找到完整的介紹。

[3] 心肌細胞的動作電位與圖一所顯示的略有不同。動作電位的型態與時間尺度皆有所差別。可以詳見Wikipedia對於Cardiac action potential的介紹。

[4] 請見WikipediaSpiral wave提到幾個常見的螺旋波在生物系統的例子。

[5] 請見ScholarpediaBelousov-Zhabotinsky reaction對於此反應的英文介紹。

[6] 請見ScholarpediaCardiac arrhythmia對於心律不整的英文介紹。

[7] 請見WikipediaOrders of magnitude (numbers)中的估計與其來源。

[8] Nir Friedman et. al., “Universal Critical Dynamics in High Resolution Neuronal Avalanche Data”Phys. Rev. Lett. (2012).

[9] James P. Sethna et. al. , “Cracking Noise” Nature (2001).

[10] 請見WikipediaSelf-organized criticality對於自組織臨界性的英文介紹。

[11] S. Pajevic and D. Plenz, “Efficient Network Reconstruction from Dynamical Cascades Identifies Small-World Topology of Neuronal Avalanches”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(2009).

[12] W.L. Shew and D. Plenz, “The Functional Benefits of Criticality in the Cortex” The Neuroscientist (2013)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