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首頁

回第23期

談制度的可視性
漢代的印綬和鞶囊

本文預覽

作  者 邢義田

作者簡介 邢義田是美國夏威夷大學歷史學博士,中央研究院院士,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通信研究員,主要研究方向為秦漢史。

本文出處 本文是2019 年3 月8 日作者在香港中文大學「丘鎮英講座」第二講的文稿。

延伸閱讀
參考資料

1.    阿部幸信,〈漢代印製•綬制に關する基礎的考察〉《史料批判研究》3(1999),頁1-27。
2.    阿部幸信,〈漢代における朝位と綬制について〉《東洋學報》82:3(2000)頁315-337。
3.    阿部幸信,〈漢代における印綬の追贈〉《東方學》101(2000),頁1-15。
4.    阿部幸信,〈漢代における綬制と正統觀—綬の規格と理念的背景を中心に〉《福岡教育大學紀要》52:2(2003),頁1-18。
5.    阿部幸信,〈漢代における印綬の追贈付表訂補〉《福岡教育大學紀要》54:2(2005),頁(1)-(5)。
6.    邢義田,《漢至三國公文書中的簽署》《文史》3(北京:中華書局,2012),頁163-198。
7.    孫機,《中國古輿服論叢》(北京:文物出版社,2001)。
8.    林巳奈夫,《漢代の文物》(京都: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,1976)。
9.    徐州博物館、南京大學歷史學系考古專業編,《徐州北洞山西漢楚王墓》(北京:文物出版社,2003)。
10.    王方,〈徐州北洞山漢墓陶俑佩綬考—兼論秦漢印綬之制〉《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》8(2015),頁32-43。
11.    嚴耕望,〈秦漢郎吏制度考〉《嚴耕望史學論文選集》(北京:中華書局,2006)
12.    廖伯源,〈西漢皇宮宿衛警備雜考〉《歷史與制度》(香港:香港教育圖書公司,1997),頁1-35。
13.    閻步克,〈〈二年律令〉中的「宦皇帝者」〉《從爵本位到官本位》(北京:三聯書店,2009),頁390。
14.    閻步克,〈「比秩」的性格、功能與意義〉《從爵本位到官本位》(北京:三聯書店,2009),頁442。
15.    臨沂市博物館編,《臨沂吳白莊漢畫像石墓》(濟南:齊魯書社,2018)